替代关系:替代GB 2890-2009,于2024年1月1日强制实施。
修订背景:
响应国际标准ISO 17420-2:2021,强化对复合污染物(如气态毒物+颗粒物)的防护要求。
结合国内职业病防治需求(如90%以上职业病由尘毒引发),提升防毒面具的适用性和安全性。
适用范围扩展:
适用场景:涵盖工业、医疗、应急等领域,新增高原、密闭空间等低氧环境的防护适用性。
排除场景:明确不适用于缺氧环境(如矿井)、水下作业、消防热区逃生等特殊场景。
技术要求升级:
过滤性能:
新增综合过滤件(防毒+颗粒物防护),分为组合式(如滤毒盒+滤棉)和整体式(集成设计)两类。
颗粒物过滤等级与GB 2626-2019接轨,分KN/KP系列(如KN95过滤效率≥95%)。
呼吸阻力:
全面罩吸气阻力限值≤300 Pa(流量160 L/min),新增动态呼吸适应性测试。
气密性:
全面罩整体泄漏率要求从旧版<5%提升至<0.05%,半面罩泄漏率维持<5%。
测试方法更新:
过滤效率测试:采用更高流量(95 L/min)和更严苛气溶胶(NaCl颗粒),并加载至200 mg颗粒物以验证持续性能。
防护时间分级:过滤件防护时间从4级简化为3级(1级最低,3级最高),测试介质从苯改为环己烷(毒性更低)。
呼气阀要求:取消全面罩呼气阀单独测试,改为整体气密性验证。
产品标识:
需标注防护等级(如KN95)、适用环境(如有机气体)、有效期及标色(如褐色A型为有机气体防护)。
综合过滤件标色优化:组合式不再强制要求粉色色条,仅整体式需标注。
过渡期安排:
2023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旧版认证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3月15日,新认证需按2022版执行。
典型行业:
化工与制药:防护有机气体(如苯)和无机气体(如氰化氢)。
电子制造:需同时防护颗粒物(如焊烟)和气态污染物(如溶剂蒸气)。
生产企业责任:
需升级过滤件设计(如活性炭材料优化),并调整测试流程(如湿热试验箱验证高温高湿适应性)。
推动组合式过滤件标准化,减少用户误用风险。
测试介质争议:
环己烷替代苯作为A型过滤件测试介质,虽安全性提升,但防护时间计算逻辑需重新验证。
未明确要求:
AX型(低沸点有机气体防护)检测能力尚未普及,建议加快检测机构能力建设。
用户体验优化:
过滤效率提升可能增加呼吸阻力,需平衡防护性能与佩戴舒适性。
行业规范:淘汰低效产品(如仅P1级过滤件),推动企业技术升级。
国际接轨:与欧盟EN标准趋同(如标色体系),提升国产防毒面具出口竞争力。
未来方向:
智能化检测:引入AI技术评估过滤件寿命及防护失效预警。
环保材料:推广可降解滤材,减少废弃过滤件环境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