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B 12014-2019《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》

发表时间:2025-04-16 16:20

GB 12014-2019《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》

1. 标准基本信息

  • 实施与替代
    发布于2019年12月31日,2020年7月1日强制实施,替代旧标准GB 12014-2009和GB/T 23464-2009。

  • 适用范围
    适用于石油化工、电子制造等静电敏感场所,明确排除无纺布类防静电服及抗电源电压用防静电服。

  • 性质:强制性国家标准,归口于应急管理部,技术委员会为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。


2. 主要修订与技术变化

  1. 标准整合

    • 整合GB 12014-2009与GB/T 23464-2009(防静电毛针织服)核心内容。


  2. 新增要求

    • 安全性指标:增加面料撕破强力(机织物≥15 N,针织物胀破强力≥300 kPa)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(禁用)、异味检测。

    • 防静电性能细化

      • 带电电荷量≤0.60 μC/套(滚筒摩擦法测试)。

      • 点对点电阻范围:1×10⁵~1×10⁹ Ω(接地点电阻)。



  3. 取消分级:原A级、B级分类取消,统一为单一性能标准。

  4. 洗涤方法更新:改用GB/T 8629规定的A2型洗衣机,新增针织物专用洗涤程序。


3. 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

  1. 面料要求

    • 理化性能

      • 机织物:甲醛≤75 mg/kg,pH值4.0~9.0,透气率≥150 mm/s(含内胆和洁净服除外)。

      • 针织物:起球等级≥3级。


    • 防静电性能

      • 导电材料间距≤10 mm(条纹/网格状导电纤维)。

      • 接地功能服装需满足电阻范围(1×10⁵~1×10¹¹ Ω)。



  2. 服装要求

    • 结构设计:多层服装需外层完全包覆内层,适应肢体活动且覆盖防护部位。

    • 缝制规范:针距12~16针/3 cm,腋下接缝强力≥75 N,禁用金属配件。

    • 合体性:针织类服装对称部位尺寸互差≤5 mm,领圈拉开尺寸≥30 cm。



4. 标识与管理规范

  • 永久标识

    • 防静电符号、耐久性标签(号型/洗涤方法/织物类型)、合格证(含生产日期/标准号)。


  • 使用说明

    • 禁止在易燃场所穿脱,配套防静电鞋(对地电阻≤100 MΩ)。

    • 禁止附加外露金属件,外层服装需遮盖内层非防静电服。


  • 判废条件:破损、导电纤维断裂、洗涤后性能不达标。


5. 应用场景与行业影响

  • 适用行业:石油化工、电子制造、医药等静电敏感环境。

  • 防护效果:通过导电纤维均匀分布降低静电积聚,减少火灾爆炸风险。

  • 行业规范:推动企业淘汰低质产品,检测机构需规范流程(如LFY-403A测试仪)。


6. 争议与改进建议

  • 未明确场景:电子工业洁净环境适用性未明,导致选型困难。

  • 缝纫线规范:建议对接地功能服装强制使用导电缝纫线,确保静电导通性。


7. 检测与认证

  • 检测机构:需通过应急管理部授权机构(如北京市劳保所)进行型式检验。

  • 认证流程:出厂检验(每批次抽样)和定期第三方检测(电荷量/电阻复测)。

:截至2025年4月,GB 12014-2019仍为现行标准,建议结合GB/T 28895-2012(抗油易去污防静电服)等配套标准综合应用。


首页          业务动态          信息公开          便民服务          互动交流